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前身为1955年建校初期设立的“航空附件制造专业”和“航空军械专业”。1985年学校升格为西安航空工业技术专科学校,1986年设立机械工程系,并招收5年制专科学生,专业为机制和液压。2012年学校升格本科,2013年6月,机械工程系更名为机械学院。2015年6月,机械学院更名为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从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抽调部分资源,先后组建飞行器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四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建立以面向全国、服务地方和航空产业的专业架构,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基础,以“机器人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特色引领,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专业体系,培养高素质综合型技术人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应用型专业排名第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21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76人,专任教师62人,行政管理人员14人(含业务领导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7人、副教授22人、高工2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27人、博士在读1人、具有硕士学位5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优秀教师2人,陕西省师德先进2人,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2人,陕西省优秀辅导员2人。
学院现有“航空制造”、“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四个省级教学团队,“工程制图”为校级教学团队;拥有《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两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三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两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工程力学》《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制图》《数控工艺与编程》《模具制造技术》五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和科教融汇,联合我校液压技术研究院特种泵系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液压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泵类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及省级科研平台大力发展航空液压相关技术研究,学院2023年获批“航空智能制造技术与应用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级科研平台、“西安市航空航天零部件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联合体”市级创新平台。学院现有6个科研团队:航空材料力学性能分析与表征科研团队、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及应用科研团队、航空先进制造系统集成及其自动化科研团队、航空液压装备设计与测试科研团队、新质装备技术及其应用科研团队、高端数控装备创新研发团队。近5年,学院累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获批省市级及其他等纵向项目40项;横向项目104项;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核心及以上学术论文12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8篇、EI及CSCD论文21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45项。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面积逾3700㎡,科研实验室2个,学生双创实践基地1个,教学实验室14个,设有2个基础实验中心,2个创新中心和1个特色实验中心和陕西省“航空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校级优秀实验室。经过“国家一流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等项目建设,拥有仪器设备1000余台(套),设备总值达4000余万元,能满足师生实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需求。
学院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机制,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产业集聚区共建共管航空液压现代产业学院。现有机器人系统集成、智能制造创新应用校企联合实验室2个,无损检测、表面强化校企共享实验室2个,与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西安兴航航空制造有限公司、陕西中航气弹簧有限责任公司、西安东航赛峰起落架系统维修有限公司、陕西杰创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5个校企产学研合作中心,为西安市航空航天零部件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院建有机械创新设计协会、工业设计协会、机器人协会、图学会等大学生学术型社团,依托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创新,成效显著。近三年,获大创项目国级12项、省级37项;“互联网+”项目省级7项;学院5类立项竞赛获国级44项,省级100项,最高奖项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智能+赛道总决赛中荣获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赛项国家级银奖,中国机器人大赛搬运工程项目摄像头车型赛国家级特等奖,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领航者—“循龟导距”等作品省级一等奖,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省级二等奖。
近年来,我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0%左右,主要就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二〇工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〇二工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西安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涉及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同时,毕业生考取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等国内外研究生比率逐年攀升。(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4月)